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

[好文]股票投資者(stock holder)和股權擁有者(equity owner)的極大差異

原文刊登在:udn / 聯合理財網 / 理財會客室 / 理財高手 / 嘉鼎資本-城國斌

前一陣子,聯邦探員逮捕了一名涉嫌竊取高盛公司軟體程式的男子。曾任職於高盛的他,離職前破解並複製高盛的「秘密程式」,打算把系統程式和密碼傳輸到位在德國的伺服器,另起爐灶。

聯邦探員發現,這個「秘密程式」來頭可不小,搭配運算功能強悍的超級電腦,成了華爾街券商可以在百萬分之一秒賺取股票價差的秘密武器,可在股票和諸多金融商品之間迅速買賣,雖然每筆交易獲利微薄,但積少成多,成了是一筆可觀的入帳。


高盛的秘密程式,可說是股票交易買賣的極致!不過,這種方式,固然可以賺到錢,卻不可諱言的,已經有點走火入魔,完全偏離了資本市場的設計初衷:進入資本市場,持有的是企業的股權(equity),而不僅是股票(stock)而已。


而這也形成了股票投資者(stock holder)和股權擁有者(equity owner)的極大差異。


■三大差異


對於持有股票的人或者組織,這恐怕是一個最為艱難的挑戰:當做持有股權,而不是持有股票來看待。儘管,從外在來看,那是極為類似的事情。


然而這決定了極大的差異,至少,在這以下地方,展現了極大的不同:


1.持有的心態不同


持有股票,你持有的是一種「資產」,在「財富規劃金三角」裡,我們知道,資產的特質受有價格波動;而持有股權,則擁有的是企業未來的一部份,關心企業本身的情況遠大於其價格的波動。


2.著眼點不同


因為持有心態不同,則著眼點也不一樣。持有股票,當然著重的是資產價格的變化,如同剛剛提到高盛「秘密程式」的例子,越能掌握資產價格的變化,則獲利機會越大。


但以持有股權的觀點,則是在企業體未來長年所能產生的經濟盈餘(economic profit),這是企業「創造價值的能力」,這裡的關鍵字在「能力」二字。即使有時遇到系統性風險(例如金融風暴),企業的獲利下滑了,但只要「能力」還在,企業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,值得持續持有。


3.看待風險的觀念不同


上述心態和著眼點的不同,直接導致兩者對於風險看法的差異。


股票投資者關注股票價格波動,必須面對的風險,來自於價格的波動,必須停損或停利。但對於股權擁有者來說,真正的風險,則是來自於企業的經營與資本運用方面,是否正常、值得信賴。


股票投資者的觀點是,「任何投資如果持有者必須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,該投資便是具有風險」,大師葛拉漢完全反對這種觀點,原因在於,多數跌勢「純屬循環和暫時的本質,而且持有者在此時根本不可能被迫賣出」── 只要「能力」還在,市場終究會還它一個公道,況且,短期間不會用到錢,何必急著出脫求現?


以房地產來比喻,炒樓客擔心的是政治、經濟…等大環境因素,是否會影響市場買氣。但對房屋的擁有者而言,需要關心是住家的環境、房屋本身的安全等,至於房價是上漲、或下跌,因為根本不需要考慮賣出,所以也沒有一般人說的「風險」可言。


■為什麼關注企業創造經濟盈餘的能力?


為什麼股權擁有者需要關注的是經濟盈餘?因為企業透過運用股東投入資本,才能創造出來經濟盈餘,所以股權擁有者當然就享有一定比例的經濟盈餘,無論企業是否上市、有沒有股價變化,這一個基本的道理,從來不曾改變,這是股權擁有者進行資本管理的憑據。


只是,台灣市場長年「籠罩」在150%以上的市場週轉率,幾乎等同放棄了股權擁有者的身分,變成了一個股票投資者而已。


這樣一來的損失,可非同小可,我們下一次繼續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